图表制作的7大法则

图表制作的7大法则

图表制作的7大法则

1、有效地绘图CHARTING

  • 如何制作有效的图表?
  • 最好的制图方法是,系统地遵守四个基本步骤:调查研究、编辑、规划和检查。

2、运用精准的数字NUMBERS

  • 在计算数字和规划图表时,要精确到小数位。但是在标注图表时,为了便于比较,要四舍五入到有效数位。例如,标注12.345比12.3更精确,但是这失去了图表的视觉冲击力。

  • 让数据自己说话: 好的图表不应当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,而应该允许读者对数据进行对比或比较,然后得出结论。粗的网格线和三维透视图会遮掩数据,并转移读者对内容的注意力。

3、恰如其分地整合数据DATA INTEGRITY

  • 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个细微处
  • 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
  • 把数字放进语境里
  • 将数字四舍五入留到最后一步

4、极大地丰富数据DATA RICHNESS

  • 运用判断力进行编辑

  • 用部分展示整体

5、善用但不乱用字体FONTS

  • 易读性

现在有数千种字体可供使用,这些字体风格各异、粗细不同——衬线体、无衬线体、斜体、全部大写、浅色、中号、粗体和黑体,所以选择字体算是一项繁重的工作。图表中的字体最终是用来描述信息的,而不是修饰信息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字体编排应当完全基于易读性的原则进行选择。

  • 专业术语

衬线体(Serif)是在字母主要笔画的起始或末尾增加了装饰性笔画。

无衬线体(Sanserif)就是“没有衬线的字母”。

字号(Type.size)是字体的高度,它源于铅字排版时代金属块的高度。在数据字体中,字号是假定的金属块对等物的高度,而不是字母本身的尺寸。

磅(A.point)是字号的度量单位。12磅为一派卡,一派卡接近六分之一英寸。

6、数据连续统一,加强视觉冲击THE VISUAL—DATA CONTINUUM

  • 丰富的数据,强烈的视觉冲击力

7、巧妙运用颜色COLOR

基本要素

  • 描述颜色

颜色有三种主要属性:色相,饱和度以及明度。

色相(Hue)就是大家通常所描述的如红色、绿色和蓝色等色彩。

饱和度(Saturation)是指颜色的纯度。在同一色调中,色彩的饱和度越高,纯度就越大。例如,随着饱和度的上升,红色的纯度越来越大,而不是越来越呈浅桃色。

明度(Value)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。通过加入黑色可以降低颜色的明度。

  • 暖色和冷色

暖色位于色谱中的红色区域,比如红色、橙色、黄色和棕色。冷色是指色谱中的蓝色区域,包括蓝色、绿色和中性灰色。

暖色比冷色看起来占用面积大。因此,即使红色和蓝色占用相同的面积,前者还是会从视觉上压倒后者。暖色看起来距离近,而冷色则看上去越来越远。

调制颜色

颜色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调制,这取决于用途。

  • 四原色(CMYK)

青、品红、黄和黑是打印机用来完成四色印刷的四种墨水。从理论上看,套印青、品红和黄色会产生黑色。但在实际中,这三种颜色混合会产生泥褐色。黑色被用作第四种打印墨水以获得清晰的纯黑色。将这四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调制便可得到各种颜色。

  • 三原色(RGB)

红、绿、蓝光源被混合在一起用来显示电视屏幕与电脑显示器上的颜色。三种颜色同时发光就会产生白光。屏幕图像产生时,颜色是由红、绿和蓝的数量确定的。色彩成分的范围从零到最高值225。

图表颜色

让颜色和图表相得益彰。不要一次使用完调色板中所有的颜色。在一个图表中使用太多的颜色会造成混乱和过度修饰。应该选择和谐的组合,比如同一颜色的不同色调或者是颜色轮同一侧的颜色。限制范围——即使有颜色可用,不用也无妨。

选择颜色时不可过于随意。选择时需要运用策略,以便使数据形成有效的对比和比较。每次改变颜色就意味着信息的改变,或者增加了新数据。你为图表选择的每一种颜色最终取决于你所要表述的信息。

不可以做的

不要使用多种颜色来表示同种数据。

可以做的

使用相同的颜色代表同一变量,这样读者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比较数据。